在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,上游零部件企业遭遇池鱼之殃的背景下,有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毛利率却从始至终保持在30%以上,上半年甚至小幅提升,逆势增长,这便是南方精工。成立36年来,公司产品从单一的轴承逐步扩展至多种精密零部件,应用领域从最初的燃油乘用车、摩托车逐步拓展至新能源车、商用车、工业机器人、无人机、航空离合器等领域,实现基业长青。
“我们只要找到了路,就不怕路有多远。”南方精工董事长史建伟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,公司将一如既往地贯彻精准、精益、精密的管理理念,积极落实“质量、成本、交期、创新”四大根本目标,沿着变成全球一流高端精密零部件供应商的道路稳步向前,“我们未来要做到三个‘一百’,打造百年老店,成为百强企业,实现百亿销售。”
中国证券报:2022年,公司的证券简称从“南方轴承”变更为“南方精工”。这次更名的背景是什么?
史建伟:公司1988年创立的时候就是以轴承起家的,从摩托车轴承慢慢地发展到汽车轴承。2011年2月上市后,借助长期资金市场的力量,我们加强了人才招聘,增加了研发投入,产品从单一的轴承产品逐步扩展至目前的轴承、离合器、皮带轮、机械零部件等多种精密零部件产品;产品的应用领域也从最初的燃油乘用车、摩托车逐步拓展至新能源车、商用车、工业机器人、无人机、航空离合器等多个领域。因此,为了让企业名称涵盖生产的全部产品类型,也为了进一步突出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性质及明确公司发展成为“世界一流高端精密零部件供应商”的目标,我们的名称改为了“南方精工”。
中国证券报:公司产品从单一的轴承逐步扩展至多种精密零部件。这一转型的驱动力是什么?
史建伟:我们做的滚针轴承,有很多下游产品是要把它装进去的,比如说一个阀体或者一个齿轮。客户在采购我们的轴承产品后,还要去其他厂家采购别的配件。而如果能在一个体系内进行采购,一是能够降低客户的成本,二是能保证更好的质量,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。特别是我们进入到汽车领域后,客户对这一点的要求更高了。当然,这样的拓展也是有难度的,因为我们的技术设备和技术团队做轴承是非常专业的,但拓展到其他领域不一定可以实现用户的要求。所以,2011年上市后,我们充实了资金实力,加大了对技术人才的引进,最后实现了业务的拓展,也打开了新的成长空间。
中国证券报:公司是业内少数具备纵向一体化能力的精密零部件加工公司,这一能力的具体体现是什么?
史建伟:我们成立36年来,从始至终坚持“哑铃型”的生产模式,就是两头大,中间小。两头是什么呢?一是研发,二是销售。我们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,能承接很高技术难度的产品,这样市场也逐步扩大,从国内市场拓展到国际市场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。那中间是什么呢?就是从原料进厂,到精加工、热处理,再到包装、检测、试验,直到客户端。我们的纵向一体化是这么做的,而不是说从产品的原材料开始介入产业链。纵向一体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,为什么我们的毛利率高,客户还愿意让我们做?因为我们从客户的研发就开始跟进了,能做到从研发到生产到销售纵向展开,给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。
中国证券报:这几年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,上游零部件企业遭遇池鱼之殃。在这种背景下,公司的毛利率却从始至终保持在30%以上。请问是怎么做到的?
史建伟:在外部环境一直在变化的情况下,要保持毛利率的稳定,除了产品结构升级外,很重要的是加强对成本的控制。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:一是进口替代。既有设备的进口替代,也有材料的进口替代。比如,客户对材料的要求有时候不合理,要求必须是进口,我们就跟客户提出申请,在确保质量不变的前提下,进行材料的进口替代;二是工艺的技术方面的要求变更。客户当初考核我们的时候,对产品的合格率要求非常高。而通过长期的合作,我们大家可以让客户对技术指标要求放宽一些的同时,继续保证产品的零缺陷;三是内部的降本增效。我们以成本为中心,对每个事业部、每个岗位、每个员工,都有降本的指标要求。
中国证券报:公司在业内被称作“进口替代之王”,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?公司有哪些进口替代的经典案例?
史建伟:上世纪90年代,国内单向离合器全部采用进口,我当时飞到日本关口精机公司考察学习,深深感受到自身的差距,所以当时就给公司定下了目标:只做国内进口的产品。比如,以前只能进口的单向离合器,我们通过技术攻关成功实现进口替代,并已经占据了市场主要份额。再比如市场规模大、产品附加值高的单向皮带轮总成,原来全球只有加拿大和德国的两家公司能做,我们花了10年时间把它做了出来,现在每个月的产能都在30万-50万套。还有启动电机要求非常高的滚针轴承,当时我们开发的时候,雅马哈的专家在我们这里呆了一年多,从原材料热处理到整个生产设备,一步一步审核,我们做了出来,性能达到国际一线水平。
史建伟:滚针轴承有“三高”的特点,高转速、高承载、高性能。滚针轴承的特点首先是体积小,转速快,同时相较于球轴承的点接触,滚针轴承是线接触,所以载荷更大。另外,在性能方面,滚针轴承有一个薄壁件,只有0.6到1毫米,但它柔性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,这样在高转速的时候也不会咬死。再就是滚针,精度要求也非常高。所以技术方面的要求非常高的汽车变速箱里面,就必须要用滚针轴承。而我们能实现滚针轴承的进口替代,一是我们的生产的基本工艺非常成熟,从材料进场到切断到热处理,再到磨加工、抛光、分选,都能保证非常高的质量;二是我们通过设备的进口替代,拥有了很高的自动化生产能力。
中国证券报:公司1988年创立后,36年来从始至终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。基业长青的秘诀是什么?
史建伟:我觉得有两方面的经验:一是专注。我跟公司高管开会的时候经常说要有危机意识,不要因为公司有了积累,包括有了上市融资的便利,就轻易跨界,盲目做大。我一直有个底线,就是做大不如做长,所以我提出来公司要做百年老店,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精耕细作。二是发展。比如我们从摩托车轴承拓展到汽车轴承,再比如我们现在从燃油车拓展到了新能源汽车。新能源汽车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给我们大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,从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,滚针轴承的需求量大大缩减,如果我们不转型,市场就会逐步萎缩,所以在新能源汽车的方向上,我们发展了汽车空调压缩机这个新业务。另外,在技术升级的方向上,我们做了EMB结构中的滚珠丝杠。这两个业务给我们大家带来了新的增量,其实这也是我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,就是依托新技术、新业态、新制造,来提升新能力。
中国证券报:公司在上半年业绩实现稳步增长的同时,下半年在市场开发方面有哪些重点?
史建伟:公司将一如既往贯彻精准、精益、精密的管理理念,积极落实“质量、成本、交期、创新”四大根本目标,为公司实现“十四五”目标收官之年打下坚实的战略基础。比如,市场战略方面,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,公司不仅要维持现存业务,并且要在现存业务中找到新的机遇,不断开发新的产品。新市场拼速度,要用最短的时间、最高的效率配合客户做最好的服务。同时,面对汽车产业的快速变革,需主动出击,加速推进企业转型。2024年,公司开发的新品中置电机轴、滚珠丝杠及昌盛新能源热泵压缩机项目的量产,将会给公司业绩提升带来新的增长点,为进一步打开市场奠定基础。
史建伟:主要是六个方面:一是看趋势。公司在滚针轴承、单向离合器、汽车零部件的布局上,要重视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趋势带来的新机遇,包括新能源汽车、人形机器人、人工智能。二是定目标、定方向、定策略。这几年我们针对产品做了几方面的工作,比如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方向、以降本增效为中心。三是以技术品牌作为支撑,加强对人才的引进,完善研发技术体系,使南方精工真正强大起来。四是在业务方面,我们现在的轴承不仅在国内做,未来可能要走出去,响应“一带一路”的号召,进军东南亚等别的地方。其实我们在欧洲很早就成立了公司,未来可以拿一部分部件过去组装,进行全球销售。五是资源配置方面,包括人才、资金、设备、研发,更好地做好资源的统筹配置。六是风险控制,我们提出了文化、扩张、客户等十个方向的风险警示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搜狐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搜狐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