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苏联R-36M系列洲际导弹,北约代号SS-18,是苏联建造的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洲际导弹。现役所有SS-18均为88年完成研制,大幅度提高了性能和可靠性。它的研发和美国海军三叉戟2型导弹处于同一时间段,集中了当时最新技术,但是其荷载能力为美国现役最强导弹三叉戟2型导弹3倍,射程1.6万公里为三叉戟2导弹2倍。
如果有人问世界上最大的导弹是什么?答案无疑是俄罗斯的SS-18。该型导弹无论外观尺寸还是威力,在世界上都能够说是首屈一指,难怪它在冷战时期一问世,北约就将其称作撒旦(恶魔),从中我们不难听出畏而敬之之意。
该导弹自服役以来几乎一直默默无闻,进入新世纪后,开始不断成为人类关注的新焦点。先是俄战略火箭兵司令索罗夫佐夫在2002年8月突然宣布将SS-18服役期延长到2014年,不久俄在2004年12月又恢复了中断16年的SS-18试射,此后俄在削减该导弹的同时又不断重新部署和试射SS-18。
巨无霸的血统--SS-18的发展背景 上世纪60年代中期,冷战开始步入白热化阶段,这时在确保相互摧毁战略思想指导下,美苏两国将拥有完全摧毁对方的能力作为遏制战争的前提,因而走上了全面的核武器军备竞赛。
SS-18本身就是为打击发射井等加固目标而设计的,因此一开始就将大威力作为目标。在导弹设计中,注重了导弹的巨大推力,其有效载荷接近9吨,这一能力即使是今天的运载火箭也少有能及。巨大的推力使其可以携带更大、更多的核弹头,SS-18单弹头威力甚至曾达到2000万~2500万吨TNT当量。
而美国投在广岛的威力也只不过1.5万吨,相当于1600多个广岛。其多弹头型导弹可以携带10个500千吨当量子弹头,而美国1986年才服役的和平卫士导弹携带的是10个475千吨当量的子弹头,现在唯一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民兵3携带的是3个335千吨当量子弹头。
而且,SS-18在发展到IV型时,其精度已达到350米以内,而同期的民兵3导弹的精度在370米以上。作为核武器,SS-18的打击精度在今天仍不落后,这使其有着非常强的打击硬目标的能力,被认为是良好的第一次打击武器。
SS-18在阵地建设中很看重抗核打击能力。苏联从1974年开始将SS-18部署在升级的SS-的掩体中。由于SS-9采用热发射,发射井下面和周围都建有排烟道,这大幅度的降低了发射井抗压强度。而SS-18采用类似潜射导弹的地下井冷发射,因此将排烟道的空间浇铸上了水泥,缩小了发射井的直径,明显提高了发射井的抗压强度。
由于SS-18在战略任务上主要是替代SS-9,而SS-9原来就设计有轨道导弹型,因此SS-18在设计上也留有一定的太空运载工具的改造余地,而从历史上看,太空运载火箭和导弹的通用设计也正是南方设计局的拿手好戏。
为此南方设计局在SS-18设计的具体方案中保留了许多改造空间和接口,这为以后的运载火箭改进奠定了基础,加上其本身就具有的巨大推力,将是大推力运载火箭改造的良好对象。从目前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改造情况去看.这一设计无疑是成功的。